发布日期:2025-09-07 20:39 点击次数:144
«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»
据美联社8月25日消息,以色列空军第15中队日前出动10架F-15I战斗机,在加油机和预警机支援下,南下空袭了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首都萨那。
胡塞武装麾下的马西拉电视台事后称,总统府、发电厂和一座燃料基地是F-15I的直接目标,并造成6人死亡,86人受伤。而以色列这次空袭的直接原因,是胡塞武装之前发射了一枚非常特殊的弹道导弹。
«——【·以色列机场响起爆炸声·】——»
8 月 22 日这天,以色列的防空雷达突然拉响了急促的警报。屏幕上三个高速移动的目标正从西南方向扑来,这是胡塞武装发射的远程武器。以色列的反导系统立刻启动,操作员紧盯着屏幕,手指悬在发射按钮上。他们很快识别出其中两个是慢速无人机,心里稍微松了口气,但第三个目标的信号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—— 那是一枚速度极快的弹道导弹。
当这枚 “巴勒斯坦 - 2” 高超音速导弹进入拦截范围时,以色列的 “铁穹” 系统立刻发射拦截弹。就在拦截弹即将命中的瞬间,导弹突然分裂成数个小弹头,像天女散花一样散开。“铁穹” 系统的雷达一下子乱了套,原本计算好的拦截轨迹全部失效。操作员眼睁睁看着几个弹头突破防御网,其中一个精准地击中了本 - 古里安机场的跑道。
爆炸声传来时,机场的人们还以为是普通的防空演习。直到浓烟滚滚升起,航班全部停飞,大家才意识到以色列的 “铜墙铁壁” 被撕开了一个口子。这可不是普通的导弹袭击,胡塞武装用的是分弹头技术 —— 就像一个炮弹在空中变成好几个小炮弹,让拦截系统顾此失彼。虽然这种技术用在常规导弹上有点 “吃力不讨好”,因为弹头重量分散后威力会减小,但这次显然打对了地方。
机场被击中的消息传开后,以色列国内一片哗然。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损失,更打击了民众对防空系统的信心。要知道,本 - 古里安机场是以色列最繁忙的国际机场,每天有上百架航班起降。这次袭击虽然没造成大规模伤亡,但直接导致机场关闭了 12 小时,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。更让以色列军方头疼的是,他们发现胡塞武装的技术进步远超预期,这背后显然有高人指点。
«——【·十架 F-15I 携钻地弹复仇·】——»
以色列从来不是吃了亏不还手的主儿。机场遇袭三天后,也就是 8 月 25 日,以色列空军第 15 中队的 10 架 F-15I 战斗机悄然升空。这些战机没有直接飞往目标,而是先与空中加油机汇合,加满油后才在预警机的引导下,杀气腾腾地扑向也门首都萨那。胡塞武装控制着这座城市,这里也是他们的指挥中枢。
这次空袭的目标很明确:总统府、发电厂和一座燃料基地。以色列军方早就通过卫星侦察摸清了这些设施的位置,甚至连防御工事的强度都摸得一清二楚。F-15I 战机挂载的武器很有讲究,主要是 2000 磅的 GBU-31 和 500 磅的 GBU-12 制导炸弹。
当战机抵达萨那上空时,夜幕已经降临。防空警报声划破夜空,但没等胡塞武装的防空系统做出反应,炸弹就已经落下。总统府的院墙被炸开一个大洞,主楼的顶部被掀掉了一半。发电厂的储油罐被击中后燃起熊熊大火,火光映红了半边天。燃料基地的爆炸更是惊天动地,冲击波把附近几公里的窗户都震碎了。
胡塞武装的马西拉电视台第二天公布了伤亡数字:6 人死亡,86 人受伤。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太高,但以色列真正的目的是摧毁胡塞的战争潜力。发电厂被炸毁后,萨那市区每天只能供电两小时,医院的发电机因为缺油频频停机。燃料基地的损失更严重,胡塞武装的车辆和导弹发射车因为没油,好多天都没法移动。
以色列国防军随后公布了空袭的视频,画面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炸弹精准命中目标。军方发言人骄傲地说,这次行动 “精准打击了恐怖组织的基础设施”。但他们没说的是,为了这次空袭,以色列几乎动用了半个空军的力量 ——10 架战机、2 架加油机和 1 架预警机,这还不算地面指挥和情报支持的人员。这么大阵仗,足见以色列对胡塞武装导弹袭击的重视程度。
空袭过后,萨那的街头一片萧条。原本热闹的市场变得冷冷清清,人们要么待在家里不敢出门,要么背着行李往乡下逃难。有是惨痛的,但对胡塞武装来说,这更像是火上浇油。他们的发言人在电视上发誓要 “让以色列付出更沉重的代价”,新一轮的报复似乎已经在酝酿中。
«——【·谁在给胡塞递刀子?·】——»
看着萨那上空的浓烟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场冲突早就不是以色列和胡塞武装之间的小打小闹了。胡塞武装一个也门的地方武装,怎么突然有了高超音速分弹头导弹?这背后要是没有大国支持,谁也不信。虽然没有直接证据,但国际军事专家普遍认为,伊朗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
看看胡塞武装的武器库就知道了。他们的 “Asef” 反舰弹道导弹和伊朗的 “法塔赫 - 313” 长得几乎一模一样,射程都在 450 公里左右。另一款 “Tankil” 导弹更是伊朗 “雷电 - 500” 的翻版,射程能达到 500 公里。这次用来袭击以色列的 “巴勒斯坦 - 2” 导弹,虽然名字换了,但技术特征和伊朗的 “圣城” 系列巡航导弹高度相似。
伊朗不仅提供技术,还帮胡塞武装建了生产线。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说,胡塞武装的导弹大部分是在也门当地生产的,但关键零部件都来自伊朗。比如导弹的发动机、制导系统这些核心部件,都是伊朗偷偷运进来的。伊朗甚至还派了技术人员来也门,手把手教胡塞武装怎么组装和发射这些先进武器。
以色列当然知道这一点。他们这次空袭萨那,其实也是在敲打伊朗。以色列国防部长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:“我们打击胡塞,就是在阻止伊朗把也门变成攻击以色列的前哨。” 这话一点不假,因为胡塞武装的导弹射程越来越远,从最初的几百公里到现在能打到以色列本土,背后就是伊朗不断升级的技术支持。
«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»
这场较量还在继续,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。但有一点很清楚,就像巴基斯坦总理说的 “关键时刻见人心”,在这场中东乱局中,谁在真心支持谁,谁在背后捅刀子,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。只是苦了那些夹在中间的老百姓,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安稳日子,却一次次被卷入这场无休止的冲突中。